教育教学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刘玉堂教授作客通识大讲堂

发布者:陈文旋子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次数:47

2025年513下午,通识教育学院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第71期通识大讲堂,特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湖北省政府文史馆国学院院长刘玉堂教授为主讲嘉宾带来题为《追寻楚脉:楚文化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的专题报告,全校20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开始,刘玉堂教授首先指出楚文化为公元前11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末诸侯大国楚国的文化。他从六个方面总结了楚文化的精神内涵:第一,“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刘教授以成语“筚路蓝缕”为引,生动再现了楚人驾破车、穿敝衣的拓荒意志。从楚人国土面积从狭小发展到“地方五千里”、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来看楚先王的创业精神。第二,“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从“楚人失弓,楚人得弓”的典故出发,高度评价楚王的“家国情怀”。第三,“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通过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为引详尽说明了楚人的创新精神在不同层面的体现。第四,“上善如水”的和谐理念。阐释“止戈为武”的故事,说明楚人处理战争与和平的方式。第五,“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引用屠羊说救楚昭王的故事,说明保护国家就跟维护自己的家庭一样重要。第六,“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引用“季布一诺”的故事向大家说明诚信的重要性。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多彩,刘玉堂教授全程引经据典,幽默风趣具有哲理,结合楚庄王、屠羊说、季布等历史人物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细致剖析了楚文化脉络中的多元特质,这些特质不仅展现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启示,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大家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意识。

 

 

 

刘玉堂,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湖北省政府文史馆国学院院长,湖北省文化旅游发展顾问,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委,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长期致力于楚文化、长江文化、中国民族史、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研究,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撰写、主编的《荆楚文化志》《世纪楚学》《长江文明之旅》和《长江之歌》分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九届湖北省优秀社科著作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全国水利科学技术最高奖“大禹奖”。任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和第十届中国园林博览会文化顾问。曾赴海内外多所大学从事学术交流,担任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三国的世界》《长江之恋》和《读书的力量》学术顾问暨主讲嘉宾。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