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湖北大学张金鑫教授作客通识大讲堂

发布者:陈文旋子发布时间:2025-04-30作者:作者:吕菊芳 薛源浏览次数:10

为助力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碳市场建设思路与农业碳交易进展,2025年4月15下午,通识教育学院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第69期通识大讲堂,特邀湖北大学中国农业暨典型行业碳减排碳交易研究中心主任张金鑫为主讲嘉宾带来题为《中国碳市场建设思路与农业碳交易进展》的专题报告,全校20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在开场环节,张金鑫主任指出全球气候形势严峻。自第一次工业革命起,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致使世界平均气温变化,若不加以控制,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预计将升高4℃5℃,这会引发一系列极端气候问题,如珊瑚礁灭绝、冰盖融化、雨林退化等。中国承诺碳达峰到碳中和力争在30年左右完成,且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巨大,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艰巨。同时,碳关税蓄势待发,将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冲击。在此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应运而生。从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到2021年“十四五”规划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中国碳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张金鑫主任详细介绍了碳市场运作体系。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在北京、天津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采用类似欧盟碳市场的制度设计,主要交易产品包括配额、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并制定了相关机制,建立登记注册系统。此后,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逐步推进,明确了温室气体种类、行业范围、管控标准和排放源等。

在谈及农业碳交易时,张金鑫主任讲解了碳交易基本原理,即政府设定排放上限并分配配额,企业可进行配额交易,碳交易是实现低成本减排的重要工具。中国碳交易市场分为强制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从国际经验看,农业参与自愿碳市场实践丰富且呈多元发展趋势。中国农业碳交易市场也在不断发展,2006年起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将农业纳入自愿碳市场,20142016年国家核证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备案的农业类项目数量大幅增长。地方层面,湖北、福建、黑龙江等地积极开展农业碳交易实践。其中,CCER作为中国自愿碳市场核心产品,为农业领域带来诸多机遇,有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转型,但目前农业 CCER项目集中在部分省份,类型以农业户用沼气和林业碳汇项目为主。

张金鑫主任还介绍了湖北大学中国农业暨典型行业碳减排碳交易研究中心的工作进展。该中心响应双碳目标,由湖北大学牵头建设,汇聚多方人才,整合学科优势,致力于成为一流科研平台。研究方向涵盖碳政策与碳金融研究、水稻等行业自愿减排方法学编制等多个领域。开发多项行业自愿减排方法学并出版专著,开展示范应用实践,还联合开展培训,与多机构、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此次分享让学生对中国碳市场建设与农业碳交易中国双碳目标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张金鑫,博士,副教授,现任湖北大学中囯农业暨典型行业碳减排碳交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碳达峰与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在CSSCI、SCI以及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是省政府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与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项目、全国饭店业碳减排普惠机制建设专班的专家组成员、湖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